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
秋燥、秋感、秋瀉、皮膚幹癢脫皮!應對磨人的“秋季病”應該怎麽辦?
“秋燥、秋感、秋瀉”是“秋老虎”的三板斧,進入深秋,天氣驟冷,很多人出現嗓子疼、嘴唇幹、皮膚毛躁,甚至出現感冒咳嗽的情況。這些“秋季病”說大不大、說小不小,卻真的折磨人,那麽(me) 這些症狀該怎麽(me) 緩解呢?中醫有什麽(me) 好的方法嗎?今天我們(men) 就來聊聊。
1.呼吸係統:咽痛、秋感
進入秋季,會(hui) 經常出現早起咽幹、咽痛,吞口水都疼。一方麵秋季空氣幹燥,粉塵增多,對咽喉部造成刺激;再者天氣驟冷,幹冷刺激咽喉,容易使咽部黏膜受到外界細菌病毒侵襲,誘發炎症;從(cong) 人體(ti) 內(nei) 環境講,秋燥會(hui) 導致人體(ti) 傷(shang) 津耗液,咽喉失養(yang) 。
兩(liang) 個(ge) 穴位
針對嗓子幹痛,有兩(liang) 個(ge) 穴位可以緩解——少商穴和商陽穴。
如果有中醫基礎可以用三棱針點刺少商穴出血,不懂得中醫就用指甲掐,或者用兩(liang) 根牙簽,點按穴位,同樣有效果,兩(liang) 手加起來,每個(ge) 穴位點50下共200下。

一味中藥
每天泡一個(ge) 羅漢果,連殼一起泡,連續喝3-5天。
秋天要潤肺,羅漢果味甘、性涼,有散熱、泄火,解決(jue) 咽喉疼痛的效果。羅漢果對慢性咽炎也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。
三種湯粥
銀耳百合蓮子粥
做法:粳米200克,水發銀耳30克,百合30克,蓮子30克。量水煮沸,改小火煮40分鍾即成。適用於(yu) 咽幹肺燥,心煩失眠者。
石斛麥冬橄欖瘦肉湯
做法:石斛30克、麥冬30克、橄欖3個(ge) 、豬瘦肉200克煲湯。適用於(yu) 咽幹喉痛,聲音嘶啞者。
川貝冰糖燉雪梨
做法:川貝母粉3克,鴨梨1個(ge) ,冰糖10克。將梨洗淨去核,把川貝母粉倒入梨中,再把梨盅放入蒸碗蓋好,在蒸碗中加入冰糖和少許水,隔水蒸約40分鍾即可。連梨肉、帶湯水一起食用。適用於(yu) 咽幹咳嗽有痰者。
2.消化係統:秋季腹瀉
中醫裏,有“凡泄瀉皆屬濕”之說,也就是濕氣盛是引發腹瀉的關(guan) 鍵。
第一種:寒濕型
不注意保暖,貪涼,愛吃生冷的人群。寒濕型腹瀉一般表現為(wei) 大便清稀如水樣,伴有腹痛腸鳴,食少厭食,往往兼有惡寒發熱,鼻塞身痛,舌質淡,苔白等感冒症狀。
調理:一般以散寒祛濕、溫中健脾為(wei) 主。讓腸胃暖起來,把濕氣趕出去,大便自然就清爽了。
第二種:濕熱型
答喜食肉,身熱汗出,皮膚油膩的人群。濕熱腹瀉大多腹中熱痛,瀉下急迫,同時大便黏膩不盡,瀉後肛門灼熱,小便黃,口苦口臭、惡心想吐、舌紅苔黃膩。
調理:健脾祛濕,同時理氣清熱,排出腸胃裏的濕熱和積滯。
第三種:氣虛型
體(ti) 虛氣弱或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及小孩。常見久瀉不止,大便清稀或有泡沫,食物不消化。應該以益氣健脾為(wei) 主,祛濕止瀉為(wei) 輔,雙管齊下,預防調理才有效。
ps:需要提醒大家,如果出現腹瀉超過2天,腹瀉伴有發燒、乏力的情況,需要及時就醫,切勿自行服藥,以免貽誤病情。
3.秋天皮膚幹燥、瘙癢怎麽(me) 辦?
進入秋季,很多人皮膚總是瘙癢難忍,往往控製不住一頓抓後,身上的皮屑就會(hui) 像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下來,甚至會(hui) 癢到影響睡眠!到底是怎麽(me) 一回事?
內(nei) 部調節:滋陰潤肺
中醫認為(wei) “肺主皮毛”,滋補肺陰有助於(yu) 皮膚保持潤滑和光澤,因此秋季飲食調養(yang) 當以養(yang) 陰潤肺為(wei) 要。為(wei) 防止秋燥,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、防燥護陰為(wei) 主,可以適當多吃銀耳、蓮藕、百合、懷山藥等具有滋養(yang) 潤燥作用的食物。
外部調節:補水保濕
秋天氣候幹燥,首先要做的的事情就是補水,每天多喝水,也可以多喝一一些緩解秋燥的湯水。適當防曬和合理清潔可以防止皮膚屏障損傷(shang) 。皮膚幹燥時不宜頻繁洗臉、熱敷,應當選用溫和的潔麵產(chan) 品,如氨基酸洗麵奶等。
4.如何應對?重在自身強
※飲食
中醫重視“秋冬養(yang) 陰”的養(yang) 生原則,夏季人體(ti) 營養(yang) 成分丟(diu) 失,可以通過秋季食補來恢複。食補應以“清補”為(wei) 佳,除了積極飲水外,還需要適當增加潤肺生津的食材攝取。中醫講“五果為(wei) 助、五菜為(wei) 充”,以銀耳、百合、藕、山藥、扁豆、白菜、白蘿卜、梨等白色果蔬更適合秋季食用。可搭配蘋果、番茄、柚子等酸甘生津食材,減少西瓜、黃瓜等寒涼瓜果攝入,尤其要少食煎炸類食品。
※穿著
衣物增減應及時適當,入秋穿的過暖會(hui) “上火”;早晚天涼,平素體(ti) 質偏弱的人不能盲目“秋凍”,否則反會(hui) 增加感冒風險。做好“三暖”(暖腹、暖背、暖手腳)防護,多使用自然風降溫換氣。
※鍛煉
入秋也是鍛煉的好季節,適當的戶外運動,既可以增加對寒熱天氣變化的適應性,增強呼吸係統抗病能力,又能加快新陳代謝,促進胃腸蠕動。
※情誌
秋風蕭瑟,萬(wan) 物凋敝,觸景傷(shang) 情後人們(men) 往往會(hui) 出現情緒低落的表現,隨之出現情誌問題。中醫認為(wei) 這種抑鬱不舒的心境與(yu) 肺氣不舒有關(guan) ,並提出“諸氣膹鬱,皆屬於(yu) 肺”的觀點。因此,秋季到來後精神調養(yang) 也至關(guan) 重要。
來源: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
編輯:劉斐斐 審核:榮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