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資訊
5天大的孩子皮膚發黃,醫生卻說他長大後不能吃蠶豆……
最近
家長發現5天大的辰辰(化名)
皮膚越來越黃
谘詢了當地醫生
口服了“茵梔黃口服液”等退黃藥物
都不怎麽(me) 見效
疑惑的爸媽著急了
“是溶血?感染?”
可是寶寶媽媽是AB型Rh陽性血
不應該是發生了溶血
(常見的是母親(qin) O型或Rh陰性,會(hui) 有可能溶血)
寶寶也沒發燒
到底是怎麽(me) 了呢?
緊張著急的爸媽便帶著辰辰來到了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(河南省婦幼保健院、省婦女兒(er) 童醫院)新生兒(er) 二科辦理了入院。
入院後,醫生結合出生後小時膽紅素曲線,先給予辰辰藍光退黃治療,效果仍不佳,藍光前後總膽紅素數值無明顯變化,調整為(wei) 雙麵強藍光退黃治療後,再次複查總膽紅素仍變化不大。
管床醫生再次仔細詢問病史,得知辰辰媽媽是湖南人,醫生再次為(wei) 孩子進行詳細地查體(ti) 、問診。
醫生考慮孩子可能是患了一種特殊的遺傳(chuan) 代謝病,隨即為(wei) 孩子進行了葡萄糖-6-磷酸脫氫酶活性的檢測,結果表明葡萄糖-6-磷酸脫氫酶活性明顯低下。經過換血治療,辰辰總膽紅素降了下來。
原來,辰辰患有葡萄糖-6-磷酸脫氫酶缺乏症。
什麽(me) 是葡萄糖-6-磷酸脫氫酶缺乏症?
葡萄糖-6-磷酸脫氫酶(G-6-PD)缺乏症是常見的遺傳(chuan) 性酶缺陷疾病之一,該病係X-連鎖遺傳(chuan) 疾病。
患者常因食用蠶豆而發病,俗稱“蠶豆病”,部分重型患者可引起新生兒(er) 期重度高膽紅素血症,或在特定條件下(氧化應激、食物或藥物)誘發非免疫性溶血,會(hui) 危及生命。
G-6-PD缺乏症患病人群有地域特點嗎?
G-6-PD缺乏症主要分布於(yu) 東(dong) 南亞(ya) 、非洲、中東(dong) 和地中海沿岸,我國的分布呈南高北低趨勢,廣東(dong) 、廣西、海南、雲(yun) 南、貴州等地區人群患病率高,隨著人口流動,患病率較低的地區也呈現增高趨勢。
G-6-PD缺乏症的臨(lin) 床表現有哪些?
G6PD缺乏症患者臨(lin) 床表現差異大,大部分患者終身可無臨(lin) 床症狀,在不發病的情況下,該病通常不影響壽命及生活質量,僅(jin) 小部分患者在食物、藥物、感染誘發G6PD缺乏症下出現發作性溶血性貧血,甚至表現為(wei) 自發性慢性非球形細胞性溶血性貧血。
常見的臨(lin) 床表現可分為(wei) 以下幾種表型:
1. 新生兒(er) 高膽紅素血症:G-6-PD缺乏症導致新生兒(er) 高膽紅素血症,多發生於(yu) 出生後2-4d,以中重度多見,容易引起膽紅素腦病。
2. 食物、藥物或感染誘發急性發作性溶血:大部分患者接觸誘因後1—3天發病。表現為(wei) 全身不適、乏力、發熱、寒戰、血紅蛋白尿、黃疸、貧血,重者可在短期內(nei) 危及生命。溶血多為(wei) 自限性,時間一般持續1-2天,長者可達10 天。
3.自發性慢性非球形細胞性溶血性貧血:也稱“先天性非球形紅細胞溶血性貧血”,是少見的臨(lin) 床表型,表現為(wei) 中重度貧血,或持續溶血性貧血、黃疸、肝脾腫大。
G-6-PD缺乏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?
本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,無溶血者無需特殊治療,需要注意防治誘因。
1.積極治療高膽紅素血症,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。達到光療標準給予光療,達到換血時予以換血。
2.治療溶血性貧血。症狀較輕者,不需要輸血,去除誘因後1周內(nei) 大多自行停止。如果發生溶血危象,嚴(yan) 重者可輸給G-6-PD正常的紅細胞1-2次。應密切注意腎功能,如出現腎衰竭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。
3.原發病治療。如新生兒(er) 敗血症抗感染治療。
G-6-PD缺乏症的怎麽(me) 預防?
在G-6-PD缺陷高發地區,應進行群體(ti) G-6-PD缺乏症的普查。
已知為(wei) G-6-PD缺乏者應避免進食蠶豆及其製品,忌服用有氧化作用的藥物,並加強對各種感染的預防。
對於(yu) 高危人群,進行新生兒(er) G-6-PD缺乏者篩查,也有利於(yu) 降低新生兒(er) 溶血的發生。
來源:鄭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婦幼保健院 文圖:新生兒(er) 二科 夏磊
編輯:楊迎傲 審核:榮強
